当前位置: bwin必赢 > 新闻资讯 > 信息公开 > 正文
信息公开
bwin必赢2018年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2019年11月04日责任编辑: 校务中心(党委工作部)

bwin必赢工作报告


──在bwin必赢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

暨第五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开幕式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bwin必赢校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2018年校行政工作,请予以审议。

2018年,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董事会战略部署,围绕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升格大学的发展新目标,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着力写好教育“奋进之笔”,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办学质量、办学实力稳步提升。

2018年,学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办学发展潜力蝉联全省民办本科高校首位,跃居校友会2019中国民办大学排行第15名,荣获“首届省级文明校园”“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光明日报、福建日报等媒体对学校创新创业、教学科研、扶贫、党建等方面做了多方位报道,学校办学水平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一年来的工作主要体现在:

一、体制机制改革有序推进

2018年,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学校顺利完成了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机构调整、二级学院组建、制度建设等战略性改革工作,为学校开启新一轮创业征程奠定了基础。

1.二级管理体制基本形成

按照董事会关于学校机构改革部署,学校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形成了9个行政职能部门、7个二级院(部)的机构框架,初步建立校院公文流转、院务会等指挥传达机制。校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赴各学院部调研30余次,及时了解二级学院运行情况,推进二级学院各项工作开展,保证二级学院平稳运行。全面实施二级预算管理,各类二级包干经费、建设经费及时核算下拨,进一步突出二级学院主体地位。

2.人事制度改革卓有成效

重新编制和修订了23个人事管理制度,人事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一是修订《薪酬管理办法》,全面推进教职工薪酬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实现全校教职工人均月增资2000以上,大部分人提高达到2500以上。二是制定《教师岗位专业职责分类管理办法》,推进教师分类管理,设置“教学型”及“科研型”两个类别,分类制定任务与职责,推进教师队伍服务与管理精准化、精细化,满足教师专业化、个性化发展需求。三是重新修订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管理实施办法》,将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国家发明专利、产学研合作成果、技术推广应用、成果转化、横向课题等纳入评审条件;独立设置思政系列职称评聘标准;增设特殊人才直聘暂行条件与台籍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业务条件,职称评审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3.行政管理体制逐步规范

积极适应管理体制改革后的新要求,以责权划分为核心,对各类规章制度、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梳理,梳理编制“校、院、系(部)职责/业务清单”174条,明确了中心、学院和系(部)的责权划分,将各类管理职能权限充分下放二级学院。在此基础上,修订和编制规章制度180余个,达到了“简化行政流程,提升行政效率,优化师生服务,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二级管理体系制度框架初步形成。出台《bwin必赢机关效能督查工作暂行办法》等系列制度,初步形成周检查、月通报、不定期督办的效能督查体系,有效促进了机关单位工作效率与工作作风不断优化。

二、学科专业建设稳步推进

学科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打造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有一流的应用型学科。一年来,学校紧紧围绕董事会提出的学科专业建设“四个十”工程,进一步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探索跨学科专业研究平台建设。

1.硕士点培育取得实质性进展

对照硕士点申报要求,对学校培育建设基础进行全面摸底,编制《硕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和培育建设工作行动方案》,学校申报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国际商务、金融学、艺术(设计学)3个专业申报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权点。进一步推进与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对口合作,推动硕士生导师队伍培育,2018年学校首批28位教师获得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导师资格,其中林仁灶老师获福建农林大学硕士生选报,实现了我校教师指导硕士生零突破,学校硕士生导师队伍建设迈出了坚实一步。

2.应用型学科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扎实推进中期检查。根据应用型学科建设目标,从学科方向、学科特色、教学团队等方面开展应用型学科建设中期检查工作,深入查找亮点和不足,编制进度检查报告,明确整改措施,全面总结提升。二是学科科研团队初步形成。通过凝练科研主攻方向,从学科的综合、交叉出发培育科研特色,组建涵盖学校各个学科门类的科研团队20个。三是科研平台建设有序推进。成立了福建致公经济研究院、银行与金融研究院、现代服务业大数据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积极申报福建省社科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基地”,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艺术学院的手工技艺文化传承与创新基地)”。

3.专业建设内涵发展

一是开展专业建设情况深度剖析。对全校26个专业建设情况进行深度剖析,编制专业建设横向、校内数据分析报告,并组织专家函评,对学校专业结构调整、专业梯队建设和专业内涵建设等提出科学建议。二是编制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校领导就专业建设开展专题调研,指导各院(部)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制定,形成专业建设“一专业一规划”。同时,瞄准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编制学校《一流专业培育建设行动方案》,布局我校专业梯队建设,遴选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金融学、服装与服饰设计等专业给予重点支持,聚力攻坚,以点带面。三是继续优化专业结构。对应产业新技术,对标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培育要求,深化专业供给侧改革。申办西班牙语、学前教育、数字媒体艺术、产品设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五个新专业。

三、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

一年来,学校继续加强学风、教风建设,积极探索适应新技术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将“信息技术+”等融入人才培养。扎实推进质量工程,着力培育一流专业,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打造“金课”,注重育人质量监控。学校育人质量明显提升,创新创业成果丰硕,生源质量明显提高。

1.“信息技术+”逐步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专业建设融入“信息技术+”。以理工学院为平台,建设学校大数据与信息应用新技术研究中心,设立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网络安全等多个研究室,以此为核心辐射其它相关专业,带动各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二是人才培养融入“信息技术+”。根据学科专业特点,统筹开设专业数学、计算机基础应用、信息基础知识等课程,在专业选修课程模块至少增设1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有关信息素养类课程。据统计,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共开设31门信息素养类专业课程,其中通识必修1门,专业必修8门,专业选修课22门。三是教学模式融入“信息技术+”。通过启动新建和改造一批智慧教室,打造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级移动教学大赛,举办移动教学观摩分享大会,遴选以“信息技术+”为主题的“特色示范课堂”等,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改革。

2.学风、教风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日常教学检查和学生出勤督查常态化开展。2018年下半年,开展随机课堂教学抽查578班次,涉及教师4201人次,查处教学事故5起,通报表扬教师2898人次;开展学生出勤督查1152次,抽查学生73044人次,形成校风通报19期、学风督查通报92份,学生课堂旷课率0.44%,同比降低3.6个百分点。学校教师课堂教学积极性明显提升,班级出勤率稳步增加,教风、学风整体提升。二是组织考研、考公、专业俱乐部等活动。全年共组织开办考研公益课堂29场,考研公益咨询活动12场,举办首届校内考研模拟大赛,开展涵盖公务员招考、银行招考等系列公益讲座26场,开设专业实践俱乐部80个。2018年考研报名295人,同比增加25.53%。三是打造教风、学风标杆。按照“一学院一方案”的原则,以提升四六级、考研通过率、考公率为目标,组建英语睿思英才实验班、智慧金融实验班、现代商贸服务业实验班、土木建筑工程实验班和美术油画实验班5个实验班,带动学风建设。四是改革学籍预警制度。从2018级开始,通过留(降)级预警时间提前,增强对学生学业的指导性、预见性。

3.课程建设深化推进

一是打造线上、线下、虚拟仿真“金课”。着力“破冰,”开展国家精品在线课程培育,遴选校级重点在线开放课程5门,一般项目课程5门;遴选10个校级“特色示范课堂”充分发挥优秀课堂引领示范作用;“商业银行综合业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电商物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入选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二是加强课程管理。制定完善课程标准指标体系,启动第三批课程标准建设,新编课程标准45门;实施课程负责人制度,梳理确定868门课程的主要负责人和主讲教师。三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通过组织学校老师参加福建省移动教学大赛、厦门大学翻转课堂观摩等活动,积极探索学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启动第二批实践教学案例库建设工作,新建51个案例库,开展案例教学特色示范课堂,推进案例库在教学中的使用。

4.本科质量工程成果显著

一是新项目申报全年学校共获批省级以上“质量工程”与教学改革项目20项,立项建设校级项目40项。二是在建项目梳理。对227项已获批立项的项目进行梳理,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总结项目建设成果,落实二级教学单位在项目建设与管理中的主体责任。三是强化教学团队建设。“国际商贸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群平台课程”“创业投资实验课程群”2个教学团队入选省级教学团队。

5.质量监控体系基本确立

一是形成系列制度文件。出台《bwin必赢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纲要(试行)》等八个制度,构建了由教学质量目标生成系统、教学质量资源保障系统、教学质量过程管理系统、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估系统、教学质量反馈与改进系统共5个系统构成的全员参与、全方位监控、全过程保障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二是组建校院两级教学督导队伍。开展校级常规教学检查以及院级教学督导自查,形成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月报及院级督导总结报告制度,实时掌握我校教学质量动态。三是编制专项质量分析报告。包括毕业生专业教育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调查、课堂教学满意度调查、教师评学、行政工作效能调查、学生满意度调查等6项,形成分析报告,为针对性改善教学质量提供了一手资料。

6.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

一是考研率、四级通过率、毕业生取证率均有所提升。2018年考研报名295人,较2017年增加25.53%,考研人数占应届毕业生比例为7.32%,共有13位同学被录取;2018年四级通过率实现2014级、2015级、2016级、2017级分别较上学年增长4.95%9.11%20.68%19.53%;全年共有1680名应届毕业生获得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应届毕业生取证率达43.17%。二是就业工作扎实推进。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97.8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福建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福建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发展监测报告》显示,学校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竞争力指数总得分为85.52分,蝉联福建省民办本科高校(含独立学院)第一名,居福建省本科高校第四名,较去年上升4名。

7.创新创业教育再创佳绩

学生参加第四届“互联网+”双创赛、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等10余场赛事,获得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类竞赛奖项43项,获奖学生190人次。其中,在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全校共报名参赛项目1860项,参与学生近7000人次;一举获得国赛银奖2项、铜奖1项,省赛金奖3项,“乡村振兴”单项奖1项的好成绩,3名教师被授予“优秀指导老师”和“优秀创新创业导师”荣誉,学校也被省赛组委会授予“优秀组织奖”,实现了在该项赛事的历史新突破。同时学校创业项目培育成效显著,创业园区入驻师生各类创新创业项目50个,新增注册企业10家,存量达到20家。

8.生源质量明显提高

2018年我校招生工作再创辉煌,福建省普通类、艺术类投档分数、计划完成率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其中本科二批文史、理工类招生最高分分别高出本二线6461分,绝大部分其他省份录取分数超控制线均较往年有大幅提升。

四、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扎实推进

重大科研项目以及高级别奖励已经成为衡量学校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学校积极响应董事会提出的重大项目“破冰”工程,扎实开展省级以上课题立项工作,加强应用型研究,科研成果、应用型研究水平持续提升。

1.科研成果数量质量双提升

共获批省厅级以上课题立项109项,纵向课题到账经费132万,同比增加56.1万,其中省级重大项目3项、同比增加2项,省级重点项目4项、同比增长3项。共发表学术论文341篇,其中高水平论文72篇。

2.应用型研究较快增长

加强政产学研合作,积极开展校地、校企创新课题研究。承接横向课题61个,到账经费140余万;承接地方科普、文化下乡等活动100余场;报送各类建言献策180个,学校李为副教授荣获福建省统战系统建言献策论坛论文一等奖;获批实用新型专利108项。

五、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人才强校

人才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基石,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水平师资是关键。一年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董事会提出的高端人才“123”工程,普通人才常规化引进,特殊人才“一人一议”,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1.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强化人才政策对接,共申报各类人才项目、资助计划72人次,获评25人次,其中闽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省百人计划1人,省ABC类人才3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5人,省台湾全职教师资助11人,资助奖励共计610余万。

2.人才引进卓有成效

修订人才引进办法、台籍教师聘任管理办法,探索实行高层次人才“一人一议”制度,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步伐。2018年,学校新增博士14人,教授5人,副教授4人,来自企业行业具有高级职称的3人。同时引进“长江学者”沈中华教授领衔的财金团队,台湾陈国祥教授、邱凤梓教授带领的艺术设计专家团队,引进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的计算机专家宁正元教授、台湾李仁钟教授的大数据团队。

3.培养培训体系逐步建立

一是加强教师培养培训。选派教师赴国(境)外研修与国内访学。2018年共选派国内访问学者8人,学科带头人海外研修1人,闽台联合培训班13人,校派赴台项目1人等;鼓励教职工在职进修深造。修订了出台了《教职工在职学习进修管理办法》,本年度新增在读博士3人,开展与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联合培养博士项目,赴读博士28人。二是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教学竞赛。推选培养优秀教师参加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斩获多项奖项,真正做到以赛促教,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六、资源保障建设

资源保障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基础。2018年学校继续加大投入,坚持夯基础,重质量,不断提升学校软硬件资源保障水平,进一步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提升了服务水平,在创建平安校园、智慧校园、信息化校园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

1.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

一是完成西区创意坊、景观电梯、北区学生宿舍、教工食堂、教工公寓、物流中心、实训中心等校园基础设施基建改造工程,进一步优化校园办公场所布局;二是开展体育公园、产学研基地约108亩土地的征地工作,同步推进附属幼儿园约18亩土地的选址工作;三是开展教学楼制冷设备、西区部分宿舍空气能热水器改造等项目;四是建设学校绿地景观维护项目。

2.教学资源建设

一是加强图书资源建设。通过无纸化网上荐购等形式,进一步优化了图书馆馆藏结构,提升专业馆藏图书和数据库质量。采访图书67千册,续订数据库2个,采购数据库2个,新开通试用或续期数据库17种。二是推进线上教学资源建设。建设慕课15门、微课350讲,选课人次5050人次。引进优秀教学资源平台“爱课程”、“高校邦”、“智慧树”、“教师在线中心”等。

3.数字化校园建设

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编制学校《智慧校园规划方案》,经专家论证评议,制定了学校智慧校园一期建设方案,启动数据中心平台、创课空间改造、校园安防监控、大教务系统、线上教学资源平台、学工管理系统等9大建设项目。并按规划完成迎新系统、新版宿管系统、新版一卡通等开发部署工作。

4.校园安全工作深化开展

一是根据国家“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总体部署,成立“扫黑除恶”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摸排辖区校园及周边涉黑涉恶线索,定期开展打非治违专项督查活动。二是推进全校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更换54路探头,增设一键报警装置,联入属地派出所,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在校门口增设外来人员访客系统与人脸识别设备,与长乐区公安局建立天网治安监控系统,增设8路治安监控探头。

5.财务资产管理规范有序

严格按照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要求落实各项财务、资产管理建设工作,确保足额投入,经费得到充分使用,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缴费率达:99.98%,教学日常运行支出3426.97万元。

七、国际化办学水平持续提升,台港澳交流不断深化

 2018年学校积极推动开放办学,着力推动闽台港澳交流融合,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国际化水平稳步提升,台港澳地区交流持续深化。

1.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新增菲律宾安哥拉斯大学、印度尼西亚楠榜大学2所海外合作院校。与德国哥廷根私立应用技术大学、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非洲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接洽并建立联系,为下阶段合作奠定基础。首次在印尼承办由国家发改委主办的2018年海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承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系列活动之“2018海内外侨商峰会”;承办“2018年葡语国家电子商务操作培训班交流会”。

2.港澳台合作交流有效拓展

获批招收港澳台本科生的资质,成为福建省第一所具备港澳台地区本科招生资质的民办高校。继续开展闽台联合培养与双向交流,与台湾岭东科技大学新签合作备忘录。承办第五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分赛活动,、第六届海峡青年节之两岸高校“榕城圆梦”创新创业设计大赛、两岸青年创梦集市暨“好福趣”文创商品设计竞赛等活动。

3.来华留学取得突破

目前共有各类国际生101名,数量创历史新高,并实现自费国际学生零的突破。通过实施混合编班、“学伴制度”、共同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等推动国际生与中国学生相交融。

八、校园文化精彩纷呈

校园文化是学校事业发展的软实力。2018年,学校坚持弘扬主流文化与打造校园特色文化相结合,注重搭建文化活动平台,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丰富师生文化生活,稳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一是凸显主流文化。开展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和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座谈会,兴起学习贯彻大热潮。参加市属高校第三届校园文化建设成就展暨“学习新思想奋进新时代”主题文艺汇演,获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交流展示优胜奖文化建设成果交流展示优胜奖、主题文艺汇演节目二等奖。持续推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参与队伍70余支,其中实践成果《古田食用菌》荣获团中央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千校千项“百佳创意短视频”奖。

二是培育校友文化。响应董事会提出的“杰出校友培育工程”,建立校友会微信公众平台,搭建校友微信群17个,参与校友3781人。寻访杰出校友、优秀创业校友,报道典型事迹、致青春回忆等38篇。

三是开展特色活动。开展全校性的英语演讲比赛、华夏灯谜会、社团巡礼月、首届金牌阅读推广人活动、书画大赛、五四大型表彰晚会等活动60余场,丰富师生文化生活,培育校园文化品牌。四是推进志愿活动。在“志愿中国”系统注册的志愿者14904人,注册率达92%。组织志愿者参加海青节、农民工子女“七彩课堂”活动等公益活动50余场,参与1000余人次。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前一段时间学校2018-2020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已经全面确定,2019-2022关键建设任务也已出台,新的征程任重道远,新的使命催人奋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让我们在董事会、校党政班子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往直前、搏击奋进,共同谱写福外发展的新篇章。